
在上个世纪,苏联的崩溃成为一代人永恒的记忆。苏联解体的责任,通常被归咎于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两位领导人。有一句话很好地概括了他们与苏联解体之间的关系:“‘医生’戈尔巴乔夫治愈绝症‘病人’致死,叶利钦在‘病人’死亡证明上签字;戈尔巴乔夫埋葬了那个神话帝国,叶利钦为他安排了葬礼。”现如今,普京被称为“克格勃遗产的继承人”,他对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有着迥然不同的看法。那么,普京为何对导致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呢?
苏联的解体是一个复杂而深刻的历史事件,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第一,我们要回忆戈尔巴乔夫上台时面临的困境。苏联历史上长期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领导层更迭。从列宁时代开始,苏联一直没有建立起系统的领导层更迭制度。列宁去世后,苏联陷入了领导者的空白期,因为列宁并没有明确确定继任者。这种不确定性导致了苏联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动荡,每次领导人交替都相伴着流血事件。
从列宁到斯大林,再到赫鲁晓夫,每一代领导人都经历了党派斗争和权力斗争。尤其在斯大林时代,个人崇拜和终身领导的现象使得苏联的政治体制并没有真正改革。戈尔巴乔夫上台之际,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出现了巨大的问题。老一代领导人仍旧掌握着权力,而年轻一代却没有机会参与决策。同时,苏联共产党内的腐败也导致了党与人民之间的疏离。
戈尔巴乔夫试图改革苏联,但他采取的第一项措施是实行禁酒令。这个决策在当时的苏联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感,因为苏联人民对酒精,尤其是烈酒,有着深厚的热爱。禁酒令的实施并没有取得成功,反而激化了社会问题。人们不惜花费巨额卢布购买黑市上的酒精,导致苏联失去了葡萄酒税收,但饮酒的人数并没有减少。这一政策让公众对戈尔巴乔夫的领导能力产生了怀疑。
与此同时,叶利钦成为莫斯科市第一书记,戈尔巴乔夫给予了他很大的支持。然而,随着叶利钦在莫斯科的影响力不断增加,他开始对戈尔巴乔夫的政策产生分歧。叶利钦的反对使戈尔巴乔夫感到愤慨,最终导致了叶利钦被免去莫斯科市第一书记职务。但叶利钦并没有就此消逝,他通过公开选举再次进入政治舞台,这次是作为莫斯科市人民的代表。这一事件让叶利钦获得了更多的支持,甚至超过了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试图以和气的方式改革苏联体制,但他的改革遇到了苏联共产党内的激进派反对。叶利钦成为了这个激进派的核心人物。双方的竞争和冲突逐步升级,最终导致了戈尔巴乔夫失去了苏联的领导地位。1991年的政变和叶利钦的坚定反对,以及《别洛韦日森林协定》的签署,加速了苏联的解体。普京对此事件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和对俄罗斯的真诚影响。
叶利钦去世后,普京对他表示了尊重和赞扬,认为他在俄罗斯独立后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对于戈尔巴乔夫的去世,普京只表示他是一个“举足轻重的政治家”,没有明确评价他的好坏。这种态度反映了普京对这两位领导人的不同看法。叶利钦对普京来说是“精
神恩人”,而戈尔巴乔夫则是苏联的“破坏者”。普京之所以对这两位领导人有如此不同的看法,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解释。
第一,叶利钦在苏联解体后,积极地推动了俄罗斯的建设和改革。他在政治上为确立俄罗斯的宪政制度作出了贡献,为俄罗斯独立后的进展奠定了基础。叶利钦也对普京表示了信任,任命他为俄罗斯总理,这表明他认可普京的能力。另外,叶利钦在去世前,还为俄罗斯的国际地位和自由发声,这些都让普京对他抱有深切的尊敬。
相反,戈尔巴乔夫的政策和领导方式被普京视为苏联解体的罪魁祸首。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尽管面临巨大的挑战,但他的一系列政策和决策却导致了苏联的崩溃。特别是实行的“禁酒令”政策,引发了社会的不满和纷乱,削弱了人们对他的信任。普京认为,戈尔巴乔夫没有能力应对当时苏联面临的巨大问题,反而加剧了国家的困境。因此,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评价并不高,也没有给予他过多的尊重。
其次,普京与叶利钦有着一定的政治亲近。叶利钦在普京的政治生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他提供了支持和机会。叶利钦还曾任命普京为俄罗斯的情报机构领导,这使得普京对叶利钦怀有感恩之情。相反,戈尔巴乔夫在普京的政治生涯中并没有起到类似的支持作用,他们之间也没有太多的政治亲近。
最后,普京的态度也受到他个人信仰和真诚的影响。普京曾是一个心怀共产主义理想的苏联党员,在苏联解体前,他曾支持政府采取镇压反革命的措施。然而,他后来在国际舞台上接触到了西方国家,发觉了资本主义制度的优
